1 2

首页服务支持产品知识

如何选用环境试验箱?

 

改善400℃以上电热鼓风干燥箱“温度均匀性”指标的几点体会

 

 

 

 

电热鼓风干燥箱(以下简称干燥箱)是一种用途较广泛的实验室仪器和生产工艺设备。我公司多年来生产该类产品,但大多数最高温度在300℃以下,其技术指标都较好。近几年来,400℃以上干燥箱的订单越来越多,过去生产的400℃以上干燥箱,虽然其“温度均匀性”指标也能满足标准要求,但总是比较临界,稍有不慎就可能超出标准。最近我们对400℃以上的干燥箱采取了一系列的改进措施,使“温度均匀性”有了较大的改善。以我公司生产量较多的DGF402为例,行业标准规定该产品的温度均匀性指标为最高温度±2.5%,而改进后这一指标基本保持在±1.5左右,使这一指标有了较大的改善。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点措施:

1 改进干燥箱的气流组织结构

干燥箱“温度均匀性”指标的好坏,主要取决了气流组织结构。干燥箱通常采用单风道结构组织气流,气流原主要来自于离心风机系统。在这个结构中,离心风机的蜗壳设计和导风板的设计又是决定指标的关键。因此我们首先严格按照阿基米德螺旋原理重新设计了蜗壳,使蜗壳出风口的气流能够均匀地吹过加热器,确保送风均匀。另外,我们对导风板的出风和回风口也作了相应的改进,尽可能地增加回风口的风量,同时增加出风口的风压和风速。使气流能够均匀地在工作室内循环。

2 确定加热器的最佳位置

加热器所散发的热量,能否被气流均匀地带入工作室内,是确保箱体工作室内温度均匀性的关键。因此确定加热器的最佳位置极为重要。我们经过多次反复试验,终于确定了加热器的理想位置,从而使箱内的技术指标得到了有效改善。

3、改进试样搁板

单风道气流结构注定气流必须穿过试样搁板,一般的干燥箱至少有两层搁板,特殊要求的甚至更多。过去的搁板都是采用板材冲孔、拆弯加工的。但为了确保其强度,搁板的孔径密度不可能太大,这就导致了气流循环的阻力过大,从而影响了温度的均匀性。我们将搁板改成钢丝结构,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4、改进大门的锁紧装置

400℃及其以上的干燥箱由于温度高,材料受热后变形大。过去的高温干燥箱的大门是采用单点锁紧,但在400℃以上的高温下,大门变形后造成大门与箱体密闭不严,导致大门漏热,箱体工作室内靠门边外侧的温度偏低,影响箱内均匀性指标。我们将大门改为双点锁紧,使这一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

通过对400℃及其以上的干燥箱“温度均匀性”指标的改进,我们从中得到了很多启示,积累了一些经验。相信这对于我们以后的干燥箱设计和改型都会有一定的作用。

罗鹏程

 

关于湿热试验箱加湿和除湿方法的研究

 

 

编者:本文对湿热试验箱加湿和除湿的方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全面论述,有助于在新型湿热试验箱开发中加湿和除湿方法的工程应用。

湿热试验箱为了实现试验条件,不可避免地要对试验箱进行加湿和除湿的操作,本文打算就目前大量在湿热试验箱中运用较多的各种方法进行分析,指出它们各自的优缺点和建议使用的条件。

湿度表示的方法很多,就试验设备而言,通常用相对湿度这一概念描述湿度。相对湿度的定义是指空气中水汽分压力与该温度下水的饱和汽压之比并用百分数表示。由水汽饱和压力性质可知,水汽的饱和压力只是温度的函数,与水汽可处的空气压力无关,人们通过大量的实验和整理寻求到了表示水汽饱和压力与温度之间的关系,其中已被工程和计量大量采用的应当是戈夫格列其公式。它被目前气象部门编制湿度查算表所采用。

加湿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提高水汽分压力,最初的加湿方式就是向试验箱壁喷淋水,通过控制水温使水表面饱和压力得到控制。箱壁表面的水形成较大的面,在这个面上向箱内通过扩散的方式向箱内加入水汽压使试验箱中相对湿度升高,这一方法出现在上世纪五十年代。由于当时对湿度的控制主要是用水银电接点式导电表进行简单的开关量调节,对于大滞后的热水箱水温的控制适应性较差,因此控制的过渡过程较长,不能满足交变湿热对加湿量要求较多的需要,更重要地是在对箱壁喷淋的时候,不可避免地有水滴淋在试品上对试品形成不同程度的污染。同时对箱内排水也有一定的要求。这一方法很快就被蒸汽加湿和浅水盘加湿所取代。但是这一方法还是有一些优点。虽然它的控制过渡过程较长,但系统稳定后湿度波动较小,比较适合做恒定湿热试验。另外在加湿过程中水汽不过热不会增加系统中的额外热量。还有,当控制喷淋水温使之低于试验要求的要点温度时,喷淋水具有除湿作用。

随着湿热试验由恒定湿热向交变湿热发展,要求有较快的加湿反应能力,喷淋加湿已不能满足要求时,蒸汽加湿和浅水盘加湿方法开始大量被采用并得到发展。

水汽的饱和压力随着水温的升高而升高,当水温高至沸点时,在一个标准大气压力时,水汽饱和压将超过100Kpa,这时一个特别加湿蒸汽锅炉会喷出蒸汽,向试验箱内加湿。这一加湿过程会很快完成。因此在交变湿热箱中被广泛运用。在很多情况下蒸汽的温度总是高于试验工况要求的温度,这时高湿的蒸汽和较低湿度的空气混和后,一部份水汽会凝结成水并放出汽化热,在箱内产生额外的热量,有时为了平衡这一部分热量往往要开启压缩机制冷。当制冷温度控制不当时可能会使蒸发器上结霜影响制冷效果,同时由于制冷的作用会产生除湿效果,使箱内湿度下降,为维持试验工况将增大加湿量,进一步增加箱内额外热量。甚至会出现不断地加湿,制冷又同时不断地除湿的现象。

采用蒸汽加湿具有加湿快,能适应交变湿热试验在升温段对要求加湿量大的需要。因此该方法被大量地采用。其主要缺点是向箱内引入了过热蒸汽,增加了箱内的热量。在设计时要特别注意过热蒸汽对系统带来的影响。

浅水盘加湿器具有蒸汽加湿和喷淋加湿两种方法的优点,浅水盘是在试验箱中设计了表面足够大的水盘,水盘中放置了加热器。水面的水汽压可通过扩散和对流质交换向空气中不断地补充水汽,而通过这种形式的加湿水汽不过热。但是由于水盘的面积不可做到很大,因此扩散和对流质交换并不十分剧烈。通过适当地加热水盘的水使其高于箱内的试验温度,这时水盘表面层随着温度升高,水汽压力升产高,与箱体中空气中水汽分压力之差增加,加剧了水汽扩散和对流质交换。在满足试验箱加湿要求的情况,水盘中的水温并不要求过高,这时水汽的过热量有明显下降。这一点较直接蒸汽加湿方法显得更优,这种方法的不足之处在于做低湿试验时由于水盘有扩散和对流质交换的存在,要获得低湿较难。采用制冷降低水温可使湿度有所下降。由于目前的湿热箱已和低温箱做成了一体,为防止水盘中水对做低温试验时造成的不利,通常要将水排出箱外,对设备的使用增加了一定麻烦。另外当试验箱长期不用时,水盘中容易滋生微生物影响设备的清洁。

随着试验要求不断的变化,试品在试验过程中要带电工作并发出大量热量,这时通常要采用压缩机对其制冷,在制冷过程中蒸发器与空气要进行热质交换,试品发热量越大,热质交换越剧烈,试验箱中水汽会被蒸发器除去,若采用蒸汽加湿难以实现试验要求的高湿工况,于是为满足试验要求,出现了另一种过冷蒸汽加湿法。

过冷蒸汽的产生通常有超声波法,高压喷雾法,离心喷雾等。它们将水转换成微米级的水雾,这种雾处于亚稳态状态。若它获得热量将转换为汽,若得不到热量则会变成水滴,在试品发热的情况下,雾吸收试品发出的热量汽化,将这些热量转换成水的潜热,使箱内水汽压升高达到试验要求的湿度。水汽的潜热在制冷蒸发器上放出,通过这一等焓的热质交换完成加湿,这一方法在实践中证明十分有效,并在一些试验箱中得到运用。

除湿的方法目前运用得最为广泛有两种,一是冷冻除湿法,另一种是固体吸湿剂除湿法。前者是将空气中的水汽冷凝在表冷器上形成水或霜。由于湿热箱的试验过程通常较长,表冷器结霜会影响除湿效果,一般应尽量避免这种现象发生,为使表冷器不至于结霜,应当将表冷器的温度控制在0℃以上。这时箱内湿度用露点描述时,其露点温度约为57℃。这一露点温度已能满足现行的试验方法的要求,同时使用十分方便,因此运用最广。当要求更低的露点时,通常采用固体吸湿剂进一步吸湿剂。这类吸湿剂的表面水汽压力在几百至几十个PPm数量级上,可获得-70℃左右的露点温度。这种方法使用很不方便或购买专门的设备十分昂贵。只有在一些有特殊要求的试验时才被采用。如对内燃机在低温或做运行试验的低温箱时,要求对箱内补充大量空气供燃油燃烧时使用。为防止新空气中的水汽在低温箱的蒸发器大量结霜影响制冷,需要用固体吸湿原理制成并能连续运行的转轮除湿机。目前这种除湿机的商品价格十分昂贵。

我公司正在开展研究试验完全不同于上述两种除湿原理,使用十分方便并能连续运行的新形除湿方法。可将露点温度延伸至-15℃左右,以满足某些试验的特殊要求。

 重庆四达试验设备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    蒯正兴

 

 

 

 

                                                              

库板结构高温箱的热变形计算讨论

 

 

1、问题的提出

    工作温度200℃以上的库板结构高温箱(干燥箱、热老化箱等),无论采用冷轧钢板,或不锈钢板,由于材料热胀冷缩的物理特性,在高温试验中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热变形。随着工作室尺寸的增大和工作温度的提高,这种热变形会更加显著。

    厂家在产品设计中应注意这个问题。

    如果能定量地分析库板结构高温箱的热变形规律,就会在产品设计中寻求相应的解决方法。

    本文就此进行粗浅的讨论。

2、薄钢板与不锈钢板的线膨胀系数

    材料的热胀冷缩是高温箱热变形的根本原因,薄钢板与不锈钢板的线胀系数是进行热变形计算的基础数据。下面列出了部分相关数据。

(摘自《机械工程设计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1995年版)

2 1000mm薄板不同温度的线膨胀数据

3 工作温度250℃(室温20℃)时不同长度不锈钢板的线膨胀数据

3、两点固定的内壁热变形计算

3.1计算模型

 

1 库板内壁长度方向(AB)线膨胀示意图

    如图1所示,库板在高温工作状态是向平面的各个方向膨胀的。一般板厚在0.61.5mm之间,板厚方向的热膨胀可忽略不计。

    现假设AB的长L不变。由于热膨胀,板长L变为L+L库板向工作室内弯曲,弯曲的最大距离为H

    这里,取L为弦长,L+L为弧长,用弦长与弧长的关系模型来计并变形的最大距离H

L按公式1计算

   ……………………(1

L+L按公式2计算

   ………………(2

H按公式3计算

   ……………………(3

上式中:

    L——库板线长,mm

    L+L——热变形后的库板线长,mm

    r——L的弦半径,mm

    β——L的弦夹角, 

    H——最大变形距离,mm

3.2 弦夹角β与弦半径r的计算

    库板线热膨胀率由公式4表示

    

    不同的库板长可用乘以系数a,

a·L′)表示

    也就是说,库板线膨胀率只与温度和库板材料的线膨胀系数有关,而与库板长度无关。知道 后,可根据图2的曲线求出弦夹角β

    2仅为说明问题而绘,精度不够。为达到更高的精度,应使用更大的有坐标的曲线图。

    弦半径r由公式5计算

 

  ……………(5

 

    不锈钢板内胆的库板,热变形后的弦夹角β和弦半径r计算数据举例如表4

  4  弦β和弦半径r计算数据    mm

   

3.3计算举例

    内壁长为1000mm的不锈钢板,工作温度250℃,室温20℃,在热变形过程中AB始终保持1000mm不变, 即两点固定,计算热变形的最大距离h

a.  L=L·a(250-20)

       =1000×17.2×10-6×230=3.96mm

b.

 

c.根据曲线图求出弦夹角β=17.6°

d.弦半径r=

e.热变形最大距离

H=r-cos ·r=3568.3-cos8.8×3268.3=38.5mm

4  两点可伸长的内壁热变形计算

    两点可伸长的内壁热变形如图3所示

    由于库板是一块整体结构,当内壁热变形时,AB、会向A1B1延伸。这种延伸又受到库板结构的限制,估计受板厚(ADBC)的影响很大。

    现设热变形后的夹角θ为0.3°AD=BC=120mm(保温层厚度),板长为1000mm

    则:AA1=BB1=tg0.3X120=0.6283mm

         L1=1000+2X0.6283=1001.2566mm

    然后,按前述方法计算内壁的最大变形H

a.L=L·2·10-6·(250-230

     =1000×17.2×10-6×230=3.96mm

b.

 

c.弦夹角β=17.6°

d.弦半径r=

 

e.H=r-cos  ·r=3939.95-cos7.3×3939.95=31.95mm

5.内壁、外壳硬连接的库板的热变形计算

    如图4所示,内壁与外壳之间采用(焊接、螺钉等方式)硬连接。这种库板在高温工作状态下,内壁热变形的力向左,外壳本身几乎无热变形,但它抗内壁热变形的弹力向右。

    也就是说,内壁的热变形不可能达到最大值H。如果库板连接板的热变形忽略不计,则库板内壁与外壳最大热变形的距离相等。

    如果内壁与外壳的强度使其向几和向外的力相等,可以推断,库板(内壁与外壳)热变形的最大值是内壁热变形最大值h的二分之一,即0.5H

6、库板(长方向)热变形计算举例

    某库板结构高温箱的内壁长2700mm,保温层120mm,工作温度250℃,室温20℃,内壁最大热变形H31.95mm

    a.无硬连接时,2700mm库板内壁最大热形形量按比便增加

    H=     ×31.95=86.13mm

    b.硬连接时,2700mm库板(内壁、外壳)的最大热变形量

    H1=0.5H=0.5×81.65=43.1mm

7、几点说明

7.1 为了计算比较准确,本文取π=3.1415926

7.2 本文对库板长(垂直)方向的热变形的计算进行了讨论,也可用同样的方法对库板宽(水平)方向的热变形的计算讲行讨论。

7.3  tgθ的取值还须通过更多的经验数据来证明与选取。

7.4  内壁与外壳强度不同,会造成库板热变形的不同,计算会比较复杂。

7.5  本文用弧长与弦长的关系模型来讨论库板结构高温箱的热变形计算问题,当然还有其他关系模型与的计算方法,笔者也进行过探索。

7.6  相同的高温下,不锈钢板比薄钢板的热变形大。

8、结束语

如果我们对库板结构高温箱的热变形有一个比较符合实际的计算方法,就能利用这个工具,找到改善库板结构高温箱的热变形的措施,提高产品质量,更好地为用户服务。

 

                                                                ·陈云生·

 

 

 

 

介绍一种新编制的环境试验用相对湿度查算表

 

 

  1. 问题的提出
  空气相对湿度是一项重要的环境参数,相对湿度测量是环境试验及环境度验设备经常遇到的问题。干湿球法是测量相对湿度的经典方法之一,目前也仍然是环境试验与环境试验设备行业应用最广的方法之一。
  用两支温度表(干、湿球)测得试点的干球温度t与湿球温度tw,在知道试点风速V和大气压P的条件下,可以通过计算获得相对湿度值,也可以通过相对湿度查算表获得相对湿度值。查表方法简明、迅速,是干湿法测量相对湿度的有力工具。
  目前国内有两个常用的相对湿度查算表,一个是中央气象出版社出版的《湿度查算表》(甲种本与乙种本),另一个是GB699986《环境试验用相对湿度查算表》。对环境试验与环境试验设备来说,使用上述相对湿度查算表存在某些不足,前者温度范围须扩大,后者相对湿度范围及大气压力范围须扩大。由于这两种查算表干湿差值很密,篇幅较大。我们最近编制了一套相对湿度查算表,用不太大的篇幅,适当扩大查算表使用的温度范围、相对湿度范围和大气压范围 ,并便于进行相对湿度的压力修正与风速修正。
  2.几种相对湿度查算表简介
  下面用列表的形式对我国和英国、日本的几种相对湿度查算表作一简单介绍
  
  3. 本相对湿度查算表的特点
  31温度范围:10℃~90

  与GB699986相比,下限扩大5℃(下限为10℃),上限减少10℃(上限为90℃),环境试验与环境试验行业在该温度范围的使用概率较高。
  3.2干湿差值:34

  40℃时相对湿度范围:2.4100%;80℃时相对湿度范围:15.5100%,比较GB699986有扩大,可满足绝大多数环境试验与环境试验设备温、湿度范围的使用要求。
  33干湿差值个数:36
  40℃、60%时相对湿度间隔为5%;80℃、60%时相对湿度间隔为3%。查算表总数据量(7A值的相对湿度查算表及相应的相对湿度大气压力修正表)约为45000个,是GB699986数据量的1/10,其相对湿度插值误差不超过0.1%,既减少了篇幅,也满足其查算精度要求。
  下面是干球温度为30℃时,几个干湿差值(GB699986与本查算表)的相对湿度值的对照,有*号的值为本查算表的线性插值。(单位:%)
  34相对湿度的大气压力修正
  本查算表给出了与7个相对湿度查算表对应的大气压力修正表,这就比较好地解决了从101.3kPa70kPa(海平面到海拔3000米左右地面的大气环境,占中国国土面积的约74%)中相对湿度查算中的压力修正问题。从理论上讲,该查算表的相对湿度压力修正可以扩展到50kPa
  采用相对湿度大气压力修正表(以10kPa为单位编制)是本查算表的主要特点之一。它免去了编制不同气压下的相对湿度查算表的麻烦,也可对各种气压下(非10kPa的倍数)的相对湿度进行修正。
  当A值 确定时,大气压值与相对湿度值呈线性变化关系,因此,该方法使其相对湿度的大气压力修正比较直观与方便。这一点后面有例子介绍。
  35相对湿度的风速修正
  本查算表在GB699986所用(A=0.000857℃-10.000815℃-10.0007947℃-10.000662℃-14A值的基础上,增加了(A=0.000759℃-10.000725℃-10.000693℃-13A值的相对湿度查算表。并给出了风速与A值之间的参考对应值,方便在各种不同风速条件下的相对湿度查算,应该说使查算精度得到提高。这也是本查算表的主要特点之一。
  
  4.本相对湿度查算表所用计算公式
  41相对湿度计算公式(与上述各查算表公式相同)

式中: r — 相对湿度,%;
   e — 实际水汽压,kPa
   ew — 干球温度t所对应的纯水平液面饱和水汽压,kPa
   etw — 湿球温度tw所对应的纯水平液面饱和水汽压,kPa
    A — 干湿表系数,℃-1;其值由干湿球温度表类型和干湿球温度表球部附近的风速等因素决定;
    P — 试验箱、室所处当地大气压,kPa;本查处表采用100kPa(接近于海平面大气压)。
  应当说明,在试验箱、室工作过程中,其工作室内部的气压与当地当时的大气压是有差异的,这一点应引起充分注意。
  42水平液面饱和水汽压ew计算公式
u=5.238
(Abxmx2nx3sx4)
e w=10u/10
式中:ew — 纯水平液面饱和水汽压,kPa
  x=(T453)/10
  Q=643
  T=273t,℃

  A=3.1473172
  b=0.00295944
  m=0.0004191398
  n=0.0000001829924
  S=0.00000008243516
  该公式引自1975年版中央气象局编《气象常用表》。该公式与GB699986所用公式计算的相对湿度值几乎完全一致,不超过0.1%。
  5.本相对湿度查算表的使用
  5.1 直接查表方法
  5.1.1
  测量试验箱(室)所处当地大气压P
  5.1.2
  测量干湿球温度表球部风速V,根据风速V3.5中风速与A值参照表查出对应的干湿表系数A
  5.1.3
  读出干湿球温度表的干球温度t和湿球温度tw,并求出干湿球温度差(ttw
  5.1.4
  根据干湿表系数A选择对应的相对湿度查算表(表1~表7
  5.1.5
  根据t(ttw)在对应的表中查算相对湿度r
  5.1.6
  根据P和相同A值的相对湿度大气压力修正表查出相对湿度修正值Δr。Δp为正,则Δr为负;Δp为负,则Δr为正。
  5.1.7
  相对湿度  u=r+Δr
  例1:用柱状干湿球温度表测得t=29℃,tw=19
,P=100kPa,V=0.4m/s
  a.根据3.5表查V=0.4m/s时,柱状干湿表对应的干湿表系数A=0.000815℃-1
  b.求干球温度与湿球温度之差ttw=2919=10℃;
  c.用相对湿度查算表(A=0.000815℃-1)查得相对湿度r=34.5%;
  d.P=100kPa, Δp=pp0=100100=0,无相对湿度大气压力修正;
  e 所以,u=r+Δr=34.50=34.5%。
  例2:用柱状干湿球温度表测得t=29℃,tw=19
,P=110kPa,V=0.4m/s
  a 根据例1abc,查得r=34.5%;
  b P =110kPa,Δp=pp0=110100=10 kPa>0
  c 根据表2 aA=0.000815℃-1)查得(t=29℃,t tw10℃),10 kPa的相对湿度修正值Δr=2%;
  d
  u=r=34.5+(-2=32.5%。
  例3:用柱状干湿球温度表测得t=29℃,tw=19
,P=90kPa,V=0.4m/s
  a 根据例1abc,查得r=34.5%;
  b P =90kPa, ΔP=PP0=90100=10kPa<0
  c 根据表2 aA=0.000815℃-1)查得(t=29℃,t tw10℃),10 kPa的相对湿度修正值Δr=2
  d u=r+Δr=34.52=36.5%。
  对于用柱状干湿球湿度表测得干球温度为29℃,湿球温度为19℃,风速为0.4m/s,在不同大气压力下,本查算表的修正结果与GB699986查算结果的比较
  从此表可看出,相对湿度的压力修正是非常必要的,本查算表的压力修正方法完全能满足环境试验与环境试验设备测量相对湿度精度的要求。
  例4:用柱状干湿球温度表测得t=29℃,tw=19℃,且P=82kPaV=0.4m/s
  a 根据例1abc,查得r=34.5
  b P=82kPa,ΔP=PP0=82100= 18kPa<0
  c 根据表2aA=0.000815℃-1)查得(t=29℃,t tw10℃),10kPa的相对湿度修正值Δr=2
  d 本题所求相对湿度修正值
   △
r=2%×   =3.6
  e u=r+△
r=34.53.6=38.1
  这是本查算表的主要特点与优点之一,它能满足不同大气压力条件下(10kPa的整数倍)的相对湿度大气压力修正。
  下面列出10个气象台站的海拔与平均大气压数据,这可以充分说明非10kPa整数倍的相对湿度大气压力修正的重要意义。

注:海拔资料摘自GB4797.184;大气压数据根据GB4797.284插值计算。各气象台站的实际大气压与上述计算值又有一定的差异,如昆明冬季大气压为81.2kPa;夏季大气压为80.8kPa,而且当地大气压每天都有变化。
  5.2插值查表法
  对于tt tw不在表1~表7,或P不是10 kPa时;可采用插值查表法,以减少相对湿度查算误差。
  例1:用柱状干湿球温度表测得t=29℃,tw=19.6
,P=100kPa,V=0.4m/s
  a 根据3.11的程序用表2查得t=29℃,tw=19℃及20℃时的相对湿度
  b 2种插值计算方法求得t=29℃,tw=19.6℃时的相对湿度U,结果都相同。
  (1) u=r9(r9r10)×0.4=40.1(40.134.5)×0.4=37.9
  (2) u=r10(upr9)×0.6=34.5(40.134.5)×0.6=37.9
  例2:用柱状干湿球温度表测得t=29℃,tw=19
,P=95kPa,V=0.4m/s
  a 根据5.11查得r=34.5
  b 根据5.12 a查得10kPa的相对湿度修正值Δr=2
  c 相对湿度修正值等于实测大气压与100kPa之差,除以10kPa的系数乘以10kPa的相对湿度修正值。
  d u= 34.51=35.5
  (Δp为正,则Δr为负;Δp为负,则Δr为正。)
  6.结语
  本相对湿度查算表在使用的温度范围、湿度范围、压力范围较GB699986有所扩大,而且在相对湿度的风速修正与大气压力修正等方面增加了重要内容。在篇幅不太大的情况下,其查算精度与GB699986相当(不超过0.1RH.希望本查算表的编制,对于提高相对湿度的查算范围,并(由于有合理的压力修正与风速修正)提高相对湿度的查算精度,能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参考文献
  1GB699986《环境试验用相对湿度查算表》
  2GB1160589《湿度测量方法》
  3JISZ8806:2001《湿度—测量方法》
  4.《气象常用表》中央气象局1975年版
  5.《气象常用表》(甲种本),中央气象局1986年版
  6GB4797.186《电工电子产品自然环境条件
  温度和湿度》
  7 GB4797.286《电工电子产品自然环境条件海拔与气压、水深与水压》
  8.朱若愚主编,《QBasce程序设计》,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2年版

 

 

相对湿度测量数据的风速修正与压力修正举例

 

 

高级工程师   陈云生

      

用干湿球法测量环境试验设备的相对湿度,其测量数据要受到试验箱内风速和大气压力的影响。从事环境试验与环境试验设备的技术人员几乎都知道此问题,但在实践中,几乎都没有采取相对湿度风速修正与大气压力修正的方法。

       本文用四达公司生产的环境试验设备产品实测数据,来讨论相对湿度的风速修正与大气压力修正的必要性与计算方法。

       1. 试验箱的风速分布

       根据GB/517051996《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设备参数检定方法湿热试验设备》和GB/10586-2006《湿热试验箱技术条件》,小于2m3的湿热试验箱,相对湿度测量点为3个,分布在工作空间的上、中、下层,如图1所示:

 

 

       图中: T———干球温度,℃;

           Ts———湿球温度,℃。

       各试点与箱壁的距离为工作室尺寸的1/10

       从厂商多年生产环境试验设备的经验看,试验箱工作空间内各试点的风速是不均匀的。下面列出了四达公司往年出厂的几台产品的实测数据(摘自公司检验报告中的数据)。

       从表1中第6项(SDJ010F)的实测风速数据还可看出,每一个测量点的风速是随时间变化的,其余各项记录的数据,实际上是该试点多次测量的风速平均值。

       2. SDH002F相对湿度测量数据的原始记录(如表2所示)

       该数据由D64-2智能温湿度测量仪打印记录,该仪器内部固定设置参数(P=100kPaA=0000815-1 ——— 相当于柱状干湿球湿度计在风速为04m/s时的干湿表系数)。

       3. SDH002F相对湿度测量数据的风速修正

       本人在GB6999-1986《环境试验用相对湿度查算表》和国家气象局编制的《湿度查算表》(甲种本)的基础上,探索了风速V与干湿表系数A之间的关系,并获得球状与柱状干湿球湿度计VA的经验公式,依此制定了A值适用风速范围参照表(见表3)与相应值的相对湿度查算表。

       该参照表根据如下公式确定

       球状干湿表A=0.0000159.2+

       柱状干湿表A=0.0000159.2+

       式中:A — 干湿表系数,℃-1

               V — 干湿球温度表球部风速,m/s

       本例将铂电阻组成的干湿球湿度计视为柱状干湿球湿度计,采用相应的A值适用风速参照表。则:风速为3m/s则选用A=0000667-1的相对湿度查算表:风速为08m/s1m/s则均选用A=0000725-1的相对湿度查算表。

       本例还用相对湿度计算公式进行了核算。用查表查得相对湿度值与计算值几乎完全相同。而计算值与D64-2智能温湿度测量仪的输出值有差异。(我们对D64-2的多次测量数据的认真分析后,发现该仪表的相对湿度输出值确有误差:同样的干球温度和干湿差,输出的相对湿度值却有多个。本文不深入讨论D64-2的测量误差问题)

       4 SDH002F相对湿度测量数据的风速修正

       本例用查表法在2个相对湿度查算表(A=0000667-1A=0.000725-1,大气压均为100kPa)中查算获得的数据,如表4所示。

       5. SDH002F相对湿度测量数据的大气压力修正

       本例采用本人编制的Po=100kPa,每10kPa相对湿度大气压力修正表来查算。

       例如:用铂电阻测得干球温度t=19.9℃;湿球温度tw=133℃,风速V=3m/s

       a. P=100kPaA=0000667-1的相对湿度查算表,获得的相对湿度值是:474%。

       b. Po=100kPaA=0000667-1的相对湿度大气压力修正表(△=10kPa),获得的10kPa相对湿度大气压力修正值△r=19%。

       c. 重庆平均大气压约98kPa(有资料介绍,重庆冬季平均大气压约9912kPa,夏季平均大气压约9732kPa,实际上各地每天的大气压都是有变化的),与100kPa的大气压力差是(100-98=-2kPa

       d. 用公式(r2=r*-P/10)算得-2kPa的修正值是(r2=1.9*--2/10=0.38%0.4%

       e. 大气压力修正后的相对湿度值是(474+04=478

       本例的相对湿度大气压力修正值,均采用上述方求得,同时还将相对湿度的风速修正数据列入其中。如表5所示

 

       6. 结语

       a. 本文以一台产品的测试数据为例,用查表法进行了相对湿度的风速与大气压力修正计算。用相对湿度计算公式也能方便地进行这种计算。修正后的相对湿度数据,从理论上讲,应比未修正的数据更准确。

       b. 低温低湿时的(风速与大气压力)相对湿度修正量比在高温高湿大,修正是必要的。高温高湿时的修正量要小些。

       c. 重庆地区大气压与100kPa相差不大,本例的相对湿度的大气压力修正值很小,看来可以忽略不计。但是在高海拔地区(如:昆明、兰州、西宁、酒泉)却是不能忽略的。

       d. 至于什么情况下必须进行相对湿度的风速与大气压力修正,什么情况下可以忽略,这恰恰是一个需要研究的问题。

 

 

 

 

自然大气环境结构材料试验装置可行性研究

 

 

高级工程师   蒯正心

 

       国家发改委20072月批准了国家重大科技基础项目“重大工程材料服役安全研究评价设施”,项目的目标在于建设可模拟实际工况的复杂环境和复杂载荷条件,可针对大尺寸工程构件开展加速模拟试验的大型试验设施。自然大气环境大型结构材料试验装置是该项目的重点建设内容之一。通过建立“腐蚀环境综合试验仓”、“温度、湿度、日照、淋雨综合试验仓”、“高原环境试验仓”三个大型试验仓,构建成可模拟我国不同地域大气环境,可针对大尺寸工程构件,系统开展环境适应性评价的试验装置。

       我公司有幸被邀请参加了上述项目建设的研究工作。现就项目建设的主要内容,环境因素在仓内组合,严酷程度,技术参数的选取及项目实现的技术难点等进行可行性研究。

       对于结构材料在大气环境中使用的安全性的研究目前主要有两种形式,其一是在自然大气环境中暴露,其二是用人工模拟大气环境对材料进行加速试验。

       自然暴露具有真实性,由于材料使用常常是在各种不同的自然环境中,它可能是干热、高温潮湿、含盐雾的海上、化工厂内腐蚀性环境,高原低气压环境及风沙较大的沙漠环境等。要对它们进行自然暴露试验通常要在这些不同环境的地区建立自然暴露试验场,因此规模较大耗费较高,同时各种气候条件经常变化,而且变化是不规则的,试验的一致性、重现性常常不能满足要求,更为重要的是材料自然暴露失效时间和材料服役时间是一致的,因此对它们的安全服役的研究失去了意义。

       二战前美军的武器装备由于未面对全球气候条件进行充分试验,导致二战期间用于南太平洋地区作战的武器装备,在运输贮存期大量损坏和失效。战后美军花了20多年时间对全球气候进行调查统计制订了“MIL-HDKB-310研制军用产品用全球气候数据”,在此基础上制定了美国军用标准“MIL-STD-810国防部试验方法标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也公布了一系列环境试验方法及标准,STANGT2895STANGT4242STANGT4370AECT100AECTP200AECTP300AECTP400。同时国际电工委员会IEC68-1出版物也公布了“基本环境规程”。这些方法规程适用于人工模拟自然环境因素对材料装备进行加速试验。

       一、关于大气腐蚀环境试验

       对于工程材料而言,它们总是暴露在大气腐蚀气氛中,为了减少对材料的腐蚀,通常对其表面进行防护处理,而这些防护不可避免地也将受到大气环境的影响而失效。另外环境温度的变化对材料会形成温度应力,使其变形,造成运动部件卡死从而导致装备失效。

       从大气腐蚀的效果看,为了在短期内取得试验结果,必须加速腐蚀过程。通常采用的方法有增加试验温度,增加相对湿度,增加凝露程度,增加腐蚀介质浓度,增加试验时间,增加机械应力,使温度周期变化等。

       温度变化将促进物质的其他变化,一般来讲,温度升高10℃,化学反应速度增加2~3倍。在正常情况下,腐蚀物在金属表面形成保护层,在较高温度下可能不形成保护层,使腐蚀过程加快。一般而言,增加相对湿度腐蚀速度会加快。在多数气候里都有凝露期,只是凝露的时间和程度不同而已,有凝露的腐蚀速度较无凝露要快。

       大气中存在各种不同的腐蚀物质,加速试验的腐蚀介质应当是经常出现的物质,一般是NaCLSO2H2S及酸性大气。

       盐雾腐蚀大气环境的影响主要分为腐蚀影响,电气影响和物理影响。腐蚀影响有电化学引起的腐蚀,加速应力腐蚀,盐在水中电离后形成酸或碱溶液;电气影响主要表现在由于盐沉积引起电子装备的损坏,导电层的产生,绝缘材料和金属的腐蚀。物理影响出现在机械部分和组件的活动部分阻塞和粘结,由于电解作用导致漆层起泡。

       盐雾试验主要由盐液浓度,暴露持续时间、温度、空气循环、盐雾沉降率等因素决定。从美国军标及国际电工委员会的试验方法看,盐浓度都定在5±0.1%,温度为35±2℃,气流速度基本为零,盐雾沉降单位在80cm2收集器上收集到溶液为1-2ml/n,暴露时间为48h,但是经验表明对于至少424h的干燥条件,比连续暴露于盐雾大气中更接近真实的暴露,具有更高的破坏潜力,关键是控制干燥速率和增加循环次数。

       在进行二氧化硫腐蚀试验中,主要的试验参数有SO2的浓度,相对湿度,温度,气流速度试验持续时间,根据大量经验和数年的试验数据及国际相关试验方法,选择SO2的浓度为25±5ppm是合适的,该浓度足以对试验产生合理的加速性而又不致于改变使用时的腐蚀机理,当相对湿度低于70%RH时,几乎不发生腐蚀,当湿度超过85%RH时腐蚀物质的结构显著改变,选取75%RH湿度时大多数情况下腐蚀物质的性质与现场自然暴露的物质相拟,试验选取相对湿度为75%RH。试验温度高于30℃时,就有改变自然腐蚀的倾向,当温度过低时,试验时间又过长,因此选取25±2℃的试验温度较为合适,使用连续气流流经试验箱,这样既可使SO2浓度恒定,又不会因箱内吸附表面吸附气体而使浓度降低。试验持续时间可根据试验的严酷程度而定,一般应不低于4天。

       H2S腐蚀试验的试验参数与SO2试验相似。

       酸性大气试验的试验参数与盐雾试验相似,温度为35±2℃,沉降在80cm2收集器收集1~2ml/n喷雾用的试验溶液是每4L去离子水中含11.9MG浓度,95~98%的硫酸。用每4L去离子水中含8.8mg浓度68~71%的硝酸,配置成PH值为4.17的溶液。

       综合以上腐蚀试验方法,得到腐蚀环境综合试验仓的主要技术参数如下:

       ………………(略)

       仓体内胆采用耐盐雾和酸的聚氯乙烯硬质板材,仓内两侧安装均流板,保温层与仓体内胆靠内胆侧安装加热和制冷装置。SO2H2S经过滤与空调箱的空气混合后通过管道进入仓内,气流通过均流板水平流入另一侧的均流板,气流再经中合洗涤,再经流量计和水环真空泵将气体排空,空调箱完成对仓内气体的温湿度调节。

       盐雾的产生由盐雾喷塔完成,仓内设置××个喷雾塔,喷雾塔的数量和位置根据试验要求增减和位置移动。

       虽然现行试验标准推荐了腐蚀性气体的浓度和盐雾沉降量的要求。但本试验仓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增加腐蚀浓度,只要增加浓度后不改变材料的腐蚀机理,即可做其它腐蚀目的的试验。

       大气腐蚀试验仓的技术难点主要是结构材料的兼容性和对大气滞后系统的温湿度控制。

       二、关于温度、湿度、日照、淋雨综合气候环境试验

       装备长时间在高温环境下暴露可能会出现不同材料膨胀,不仅使零部件相互咬死,润滑剂粘度变低及外流影响润滑效果,还可导致材料尺寸改变,密封材料老化失效,防护涂层龟裂,合成材料放气等影响。低温暴露可能会使装备材料硬化和脆化,润滑油粘度增加,影响润滑效果,水的结冰。高低温的变化产生温度应力使设备变形,防护层硬化变脆脱落。在温度较高的环境中暴露,可能使装备的金属发生氧化和电蚀,加速电化学反应,破坏防护涂层,电气绝缘和电性能变坏,润滑剂性能下降,吸湿材料性能下降,产生凝露改变材料的性能。装备长时间暴露在太阳光下,会产生材料及防护涂层产生光化学反应,特别是紫外光的量子能很高,它能直接破坏碳碳键或使材料发生水解反应。降雨的作用表现在冲蚀材料表面,增大腐蚀作用、促进霉菌生长。

       试验环境参数的选择,美军标选择最高诱发温度为71℃,低温为-51℃,试验温度确定为-55~88℃,升降温速率不大于2/min。太阳辐射按现行国际和国家标准均规定辐照强度为1.12KW/m2。降雨强度国际标准按降雨严酷程度分为10mm/min100mm/min400mm/min,美军标则推荐采用100mm/min的降雨强度。湿度范围的选取,建议低湿选取IEC要求的空气中含湿量不大于20gm3,相当于在35℃温度下湿度不大50%R.H,高湿选取在于95%R.H。考虑到辐照强度的灯距试品的距离不能太远,否则会影响到对试品的照射强度或增大灯的功率,因此建议仓体高度约×M较为合适。

       试验仓的主要技术参数及结构如下:

       ………………(略)

       技术难点:主要是节能,如何排出降雨水,水在蒸发器上结霜影响制冷效果等。

       三、关于高原环境试验

       高原环境综合试验仓主要模拟高原条件下的低气压和较强的紫外光,低气压可能会造成装备气体或液体流出密封不严的壳体,密封容器变形破损,低密材料物理化学性能的改变,空气密度下降使导热性变差引起装备过热,润滑剂蒸发,电弧或电晕放电等,强的紫外光量子能量很大,加快高分子材料及防护涂料裂解失效。

       低气压选择在4000M左右的高度约52Kpa,紫外光强度选择在1-3个太阳常数下的紫外光分量,波长选取在200-500nm。本试验仓不打算将砂尘试验引入箱内,因为如果沙尘清理不彻底时,可能造成真空泵的损坏。

       高原环境综合试验仓主要技术参数和结构如下:

       ………………(略)

       技术难点:承压结构的设计制造。

 

 

|<< << < 1 2 > >> >>|

首页服务支持产品知识